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涪陵是重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區域性中心城市和成渝城市群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這個定位決定了涪陵在全市發展大局中應有更大擔當、更大作為。同時,涪陵地處長江、烏江交匯處和三峽庫區腹心地帶,這個區位決定了涪陵在保護長江母親河、構筑長江生態安全屏障中承擔著重大的政治責任、歷史責任。對于涪陵來講,就是要堅定不移地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具體而言,就是要做好構筑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綠色家園“三篇大文章”。
擔負上游責任,構筑綠色屏障。涪陵兩江交匯,境內長江流程77公里,烏江流程33公里,在生態保護特別是構筑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參與新一輪競爭的重大優勢。處理好保護生態和發展經濟的關系,既是貫徹落實“發揮示范作用”的內涵要求,也是涪陵體現“大區要有大擔當”的應有之義,必須在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上先行先試、作出表率,努力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上擔起上游責任、體現上游水平。重點聚焦“山”“水”“天”“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構筑維護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一是聚焦“水”,確保水質優良。深入落實“河長制”,認真貫徹《重慶市總河長令》,推行“智慧河長”系統,對長江、烏江涪陵段實時在線監管,突出問題導向,堅持全面宣傳、全面排查、全面整治,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著力打擊涉水違法行為,確保長江、烏江涪陵段水質穩定保持在優良,河庫斷面水質合格率提高到85%。二是聚焦“山”,狠抓國土綠化。持續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1萬畝,建設長江防護林1.4萬畝,新增營造林7.5萬畝,力爭森林覆蓋率達到53%。深入開展水土流失、石漠化綜合治理,全面開展已關閉非煤礦山生態復綠,實現長江兩岸第一道山脊線內“應綠盡綠”。實施“綠色長廊”示范工程,積極打造以高速公路、國省道、鐵路及能源管道沿線為重點的生態景觀廊道體系。三是聚焦“天”,打贏藍天保衛戰。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防治汽車尾氣、工業廢氣、建筑揚塵等大氣污染,從嚴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確保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讓美麗的“涪陵藍”成為一種常態。四是聚焦“地”,防治土壤污染。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嚴防危險廢物和重金屬污染,全部關閉禁養區規模畜禽養殖場,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
落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發展綠色產業。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是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涪陵既有工業大區的產業基礎,也有農業大區的特色優勢,還有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這是構建綠色產業體系的基礎所在、優勢所在。堅持一手抓產業生態化,推動工業綠色轉型、綠色發展,保護好“綠水青山”。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推動大數據智能化為實體經濟賦能。大力培育綠色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和自動化生產線,以工業企業提升“雙百”行動穩存量,以招商引資擴增量,以服務企業“三百”行動優環境,以三大國家級平臺擴開放,加快打造重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堅持一手抓生態產業化,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培育壯大榨菜、中藥材兩大百億級產業集群,探索建立農民增收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充分發揮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優勢,加快武陵山大裂谷創5A和816地下核工程景區提質,把生態資源轉換為發展優勢,積極唱響春賞花、夏避暑、秋采果、冬品菜的“四季歌”,把涪陵打造成長江上游知名人文風景旅游目的地。
促進綠色惠民,建設綠色家園。切實抓住城市提升和鄉村振興兩大基本面,努力使城市生活更美好、鄉村令人們更向往。一是加快城市能級提升。圍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以“兩線三片一城”建設為抓手,推動老城區有機更新、新城區品質提升,建設獨具魅力的“山城”“江城”。大力實施“增綠添園”“增花添彩”工程,持續抓好街頭綠地建設和道路綠化提升,讓城市生活開門見山、推窗見綠,把涪陵城市建設成綠色人文美麗、宜居宜業宜游的家園。二是加快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深入開展垃圾、污水、廁所、庭院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加快道路、環保、水利、信息“四張網”建設,持續開展美麗宜居示范村莊創建,推動鄉村呈現自然、整潔、有序的原鄉風貌。三是加快綠色行為養成。深入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區和國家衛生區工作,大力倡導文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進節約型社會、綠色社區創建活動,建成24小時書吧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打造“人文涪陵”“書香涪陵”。